聚焦

广东畜牧业破解发展困境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4-15 14:47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广东畜牧业破解发展困境 

 

2009年12月16-17日,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召开全省畜牧生态与健康养殖研讨会。各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和能源环保工作负责人,100家首批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负责人等共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生态与健康养殖示范场,并就如何推进我省畜牧业生态与健康养殖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广东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陈福林在会上表示:“尽管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每年仍要从外省调入生猪2500多万头,牛奶、牛肉、鸡蛋等畜禽产品均未能实现自给。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广东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稳定发展畜牧业。”那么,广东应该怎样发展畜牧业?陈福林认为,面对土地紧缺与环保压力加剧两大制约因素,广东畜牧业要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或是说广东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与健康养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又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昭示着怎样的时代呼唤?本刊通过部分采访,撰写此文,以期为推进广东畜牧强省建设略尽绵力。
 
一、时代呼唤生态与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我省畜牧业仍存在生产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环境压力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正遭遇发展“瓶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两大因素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畜牧业用地紧缺,二是环保问题突出。”陈福林在研讨会上不无忧虑地表示,目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分散小型养殖仍占一定比例,仅仅依靠加大资源投入追求产出数量,单纯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及社会效益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是造成畜牧业受土地和环境资源制约的内在原因。
环保问题就像是悬浮在养殖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了解,2001年以来,由于养猪业给地方带来的土地、环保以及国家政策的配套资金等问题,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大批规模化的养殖场开始实施环保搬迁计划。去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排污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则标志着这一场“环保风暴”开始刮向了非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影响健康养殖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尽快有效解决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广东的养殖规模不仅不能扩大,甚至有可能缩小……”华南农业大学冯定远教授的评论可谓言之凿凿。
至于土地资源紧缺早已是业内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养猪业对当地财政没有太大贡献,且容易带来环境污染,短期内又不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加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正是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一些地方不欢迎养猪。其中,政府清拆猪场的行为在业内的争议颇大。应该说,地方政府根据环境保护要求,依照法规清拆、整顿猪场无可厚非,但此间暴露出来的矛盾值得重视与反思。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主要矛盾和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紧缺,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等等。”广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罗道栩处长认为,“我们要寻找一种有利于畜牧业持续发展,这已经迫在眉睫。”
对此,广东省农业厅给出的答案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与规模化,倡导生态与健康养殖模式”。推行畜牧业生态与健康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坚持生态标准原则,集中解决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使得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促进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这正顺应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潮流。陈福林认为,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独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同时也造成我省畜牧业竞争力低下。广东先试先行,提倡生态与健康养殖模式,本意就是为了促进行业升级,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既保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又保一方青山绿水。
而此时,蕴藏着新经济增长点的“绿色”产业及其代表的全新增长模式,正被全球经济界人士给予厚望。
 
生态与健康养殖助推畜牧业发展
要弄懂什么才是生态与健康养殖,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个人的理解,生态与健康养殖可拆分为两个词语: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广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傅婕丹说。根据资料显示,生态养殖就是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方式。健康养殖则是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药物的使用,减少相关应激,实现养殖全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安全与健康。
旺大专家教授团组长傅伟龙进一步阐述:“生态与健康养殖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养殖品种、饲料加工、养殖生产、兽医防疫、环境设计、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生态与健康养殖就无从谈起。”
在研讨会上,陈福林列举了一个有关生态与健康养殖的例子,显然有助于我们对“生态与健康养殖”有更深的理解。“我在一个猪场看到过‘养殖+沼气+绿化树’模式。该猪场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再利用沼液种植绿化树,几千亩绿化树解决了猪场的零排放问题,而且猪场的收入也多元化,绿化树将来比猪赚得更多!”这个例子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包括:其一,生态与健康养殖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大举措;其二,它能够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科学控制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其三,它能够提高养户收入,并不以损害养殖业的利益为前提。
可以这样说,生态与健康养殖是在对过去养殖业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新形势下养殖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来的。综合政府官员、业内专家的观点及意见,我们大概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生态与健康养殖是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原理,运用生态工程方法,通过改变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达到调整系统有机态物质和能量流向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工程。
对此,陈福林解释说:“生态与健康养殖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效率、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转化。其主要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生产出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畜禽产品,其关键要素在于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科学控制养殖环境等环节,实现清洁生产、健康养殖。”
问及生态与健康养殖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张国杭副站长答道:“生态与健康养殖是在畜牧业快速发展并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下提出的。第一,我们要提供一个适宜动物生长的硬环境;第二,我们现在的饲料添加剂,多用无机微量元素,如果用有机微量元素替代,能够提高吸收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比如说植酸酶的成功应用,可以提高磷的吸收、降解,有效地解决畜牧生产中的磷污染;第三,动物使用的药品,不能太多地残留在动物体内,更不能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第四,我们应更加重视动物福利。
“简单点来讲,它意味着更科学的养殖模式、更好的养殖效益、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更安全的畜禽产品。”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吴秋豪站长说。
广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罗道栩处长则将生态与健康养殖的内涵归纳为“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有利于缓解养殖业与周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疫病防控;有利于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这也是许多养殖场的共识。”罗道栩补充道,“去年以来,我省通过贯彻落实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畜牧业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建设省级重点生猪养殖场等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涌现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散养是适合一定地域的生产方式,不可能取消,政府也难以一下子提高门槛,强求大多数散养户达到土地和环保等要求。”罗道栩分析认为,在政府大力推进生态与健康养殖的背景下,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必将加速转变或调整。散养户应该积极通过合作合约等方式,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者成为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养殖”等经营模式的其中一环,主动提升,否则就只能退出。“养殖户应该对政府政策有充分的理解和足够的信心,同时积极寻求更先进的养殖方式,这是理智的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
傅伟龙补充道:“我们不仅仅在环保方面,更要在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真正地推进生态与健康养殖。”
总的来讲,我省畜牧经济的持续增长、清洁生产工艺的运用以及政府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将为生态与健康养殖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在外部,公众对优质、健康和安全的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及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必将对生态与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广东先试先行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历来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虽然生态与健康养殖并非广东率先提出来的,但在具体实践上,广东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效益。
2008年,经省政府同意,省农业厅、国土厅和环保厅联合出台了《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贯穿了促进养猪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健康养殖生猪产业,保护水资源与环境,综合利用生猪生产废弃物,污水达标排放”的发展目标,同时确定了“合理合法,规划用地”、“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以及“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三大基本原则……
这是我省养猪业若干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省发展生态和健康养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据陈福林介绍,目前,已有17个地级以上市制定出台了市级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其中,河源、韶关市制定了涵盖生猪、家禽等市级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韶关、茂名、肇庆、汕尾和揭阳5市所制定的生猪出栏规划指标超过省规划下达的指标;茂名的信宜市、茂南区,肇庆的鼎湖区、德庆县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县级规划。
如果说《规划》的出台为养猪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那么我省重点猪场挂牌工作则是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散养户养殖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加速推进标准化、规模化。2009年3月,广东省农业厅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首批100家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以省农业厅名义挂牌,给予重点支持和保护。根据资料显示,要成为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并不简单,必须符合产址选择、养殖规模、环境保护、动物防疫、管理要求等五个必备条件。其中养殖规模要求基础母猪存栏6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环境保护则要求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有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对周围环境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有关环保证明,等等。
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麦月仪告诉记者,当下养猪业普遍不受一些地方政府欢迎,甚至驱逐。在用地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挂牌省重点猪场能保护一些有实力的养猪企业,实质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近期,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发表了《2009年度首批重点猪场建设成效》,文中的数据充分表明“重点猪场政策成效卓著”:100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能繁母猪存栏达25.00万头,生猪年末存栏230.50万头,出栏生猪450.97万头,分别比2008年底增长15.4%、28.3%和23.6%,分别占全省的9.0%、9.5%、12.5%;国家规定的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密度达100%;揭阳市的4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镇、村养殖户养猪,经济效益达500多万元。
据罗道栩介绍,今年省农业厅评选第二批100家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并于2010320正式挂牌。至2011年,广东将评选出300家重点猪场,约占全省万头主场的75%。在35年内,这300家重点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将占全省出栏总量的50%左右。
广东省农业厅还承担实施了由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全球环境基金东亚家畜废物管理项目(中国),总投资775万美元,积极探索治理畜牧养殖废弃物污染、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途径。据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饶国良副站长介绍,本项目的项目示范点主要集中在惠州市博罗、河源市东源和连平三县,共有15个猪场的示范工程。项目猪场通过对猪场内废弃物进行收集、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然后通过沼气发电或直接送气的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养殖的目的。其中,泰美、致富、灯塔和恒昌四个猪场实现了完全达标排放,其它11个猪场采用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等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大大减少了猪场排放物对附近水体及环境的污染。“目前,各示范场探索总结了4种畜禽废物处理模式(达标排放模式、沼气?养鱼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种养结合?集中供气模式),是当前促进我省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饶国良表示。
沼气工程是生态与健康养殖的纽带和核心,最近几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广。据统计,2005-2008年,全省正常使用的户用沼气池已达35万个,占适宜推广农户的25%,年产沼气1.6亿立方米,创经济效益6.3亿元;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成10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360多宗,利用沼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千瓦。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自繁自养、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基本有建(沼气工程)或准备建,但中小养殖场由于资金投入的问题,建沼气工程的积极性不太高。据说今年省级农村沼气建设专项经费将安排更多资金补助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更多地向中小型养殖场倾斜。倘若真实,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四、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陈福林用“进展顺利,挑战不少”来形容我省生态与健康养殖工作面临的形势。这个挑战主要包括政策、资金、科技、市场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策方面,虽然我省推进生态与健康养殖的态度是积极且坚决的,但在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上的挑战依然存在。罗道栩认为,一些地方对推进生态与健康养殖的政策及政策益处的认知度不高,当地仍然选择传统的养殖模式。他呼吁各地一定要结合目前畜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根据本地资源及品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发展符合本地特点的优势品种和生态品种,通过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畜禽结构调合理,把畜产品质量调高,把畜产品竞争力调强,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
杨琳则认为,养殖企业(场、户)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生态与健康养殖的成效。各级政府务必要花大力气进行引导。
在资金上,尽管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政府资助,我省沼气工程的建设进程,相较于全省99400多家规模化养殖场,仍显得有些缓慢。一养殖户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猪场建沼气池,那是百利无一害,但费用不低,最好都由国家帮忙建。”实际上,沼气工程资金投入大、收回成本较慢正是规模猪场普遍犹豫的主因。根据南方农村报的报道,如果养500头母猪,存栏5000头生猪,理论上需要建1500立方米的沼气池才能完全满足排污需要。按建沼气池每立方收费约300元算,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设施,需要耗费50-60万元,这个数字是一般中小型养殖场难以承受的。
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陈福林介绍,广东省农业厅计划向世界银行申请1亿美元无息贷款(贷款期20年)和500万美元赠款,参照目前实施全球环境基金牲畜废物管理项目的做法,对大中型养殖场的废弃物污染治理给予补助。“目前贷款的事情还不好说,但如果顺利,通过‘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出一点、农户出一点’的方式,今后300家重点猪场将全部建设沼气工程,中小型养殖场也将从中受益。”
在科技上,沼气工程解决方案仍然十分昂贵,至于发酵技术在广东则明显“水土不服”,在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之前,养殖户对此也大多持观望的态度。对此,罗道栩表示,“技术改革创新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广东省畜牧兽医局接下来会不遗余力地调动科研教学单位、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大型养殖企业的积极性,组织研究生态养殖技术,加速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在市场上,由于价格的原因,普通市民对品牌肉、绿色产品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即便它们意味着更好的生产管理与质量保证,这也反映出先知先觉的企业所处的尴尬处境。吴秋豪表示,如果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势必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生态与健康养殖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市场规模与之配合,而市场的开拓不仅取决于政府监管层面,还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增强;其次,目前与品牌肉、绿色产品相关的创意有许多,但这些创意的继续发展乃至成为重要技术产品还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创意拥有相对强大的竞争力,这也是接下来企业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
更多>>杂志简介

1992-2008年,《广东饲料》杂志定位为饲料科技期刊,并适时进行了多次调整,向行业期刊阔步迈进。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侧重饲料工业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为我省乃至全国畜牧水产业、饲料工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是《广东饲料》杂志调整、成长、探索的阶段。

联系我们
名称:广东饲料行业协会
网址:http://www.gdfeed.org.cn
电话:020-37288723
传真:020-37287849
邮箱:gdfeed@vip.163.com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邮编:51050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