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饲料 >

玉米突然大涨!价格翻番!该不该卖?

  • 来源:农财网
  • 日期:2016-10-31
  • 编辑:admin
  • 评论:0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直白地描述了当下农民的心情,“农民辛苦一整年,粮价跌到十年前,农民的疾苦,种业的寒冬”。
 
     在我国储库2.3亿吨库存及新季玉米大量上市的背景下,各地玉米价格自今年8、9月开始集体跳水,跌得最惨的就属山东、河北等华北产区。
 
     然而,持续两个月的下跌却在国庆节后戛然而止,粮价有所回涨?那么,能持续多久呢?究竟该不该卖粮?
 
     本周,寿光金玉米和新丰淀粉收购价格已涨至1810元/吨,也就是9毛/斤;一些地方的粮贩子的收粮价也给到了8毛多,这个价格相比前一段时间的4、5毛,已经涨了不少。
 
     什么原因导致该地玉米价格突发性上涨?
 
     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点:天时、人和!
 
     所谓“天时”,其实就是这阵子华北黄淮产区的阴雨天气,阻碍当地玉米晒干及运输,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上量,产生的阶段性市场供应紧张,逼迫部分深加工企业为刺激到货保障生产而小幅上调收购价格。
 
     而“人和”则说的是农户在面对过低的粮价所产生的惜售心理。
 
     玉米价格已有回涨,所以,农户是不是该着手卖粮了?
 
     农户:该不该卖?
 
     既然玉米涨价了,农户是不是该着手卖粮了?
 
     我们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首先要知道的是“为什么涨价?未来还涨不涨?”第一个问题上文的“天时、人和”足以说明本次涨价原因。
 
     对于未来玉米价格走势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1、目前正处于东北玉米大量上市期,随着华北粮价持续上涨,两地玉米存在明显价差但。据了解,已有少量东北玉米流入华北产区,将明显限制该地玉米价格涨幅。(截至发稿前了解到,周末已经开始下调山东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
 
     2、天气及惜售的影响导致华北玉米价格上涨,若天气好转以及东北低价玉米的“攻占”,或将打破农户的惜售心理。
 
     3、此外,市场有消息称:将进行东北玉米外运运费补贴和东北深加工玉米收购补贴。若补贴消息属实,将提升加工企业玉米需求量,对东北玉米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讲了这么多,最后建议华北产区的农户遇到合适的价格就及时出手,东北农户可以适当等等价。
 
     即便现在玉米价格能到0.9元/斤,农民都还是在赔钱,种粮没有利润,玉米价格市场化仍处于阵痛期,面对如此困局,我们搞农业的该咋办?
 
     是不是就没出路了?
 
     是,也不是!
 
     农业盈利三大法门
 
     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产业化
 
     为什么粮价下跌,国外的农民还是赚钱,国内农民就不赚钱?
 
     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在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效率低、成本高。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种粮作为一种产业化的手段去经营,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农资等成本,进而提高综合产出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所以,未来国家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会只增不减!
 
     ②用品质和品牌提高效益
 
     1000块钱一斤的日本大米在中国都有人买,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的升值空间还很大。
 
     通过打造有机、绿色、环保、高质、安全概念,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这是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我们做农产品销售,不仅要卖得出去,还要卖上价格,卖出品牌。
 
     五常大米、烟台苹果、涪陵榨菜通过品牌增加了附加值,你们当地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③积极争取国家补贴资金
 
     农民收入问题,关乎国家稳定。
 
     据有关机构预测,国家对粮食价格稳定的政策将会出台,一方面是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今年投在农业的补贴资金超过1.8万亿,明年在此基础上将会再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借助调整农民保障性收入的方式,保护农民的消费能力。
 
     记住,农业致富,必须得会玩转农业,别让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毁掉你!
 
     拓展阅读
 
     如何看待粮食价格下跌现象?
 
     粮食价格涨跌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
 
     从今年起,我国取消已实行8年的玉米临储政策,拉开了粮食市场化改革序幕。
 
     国内玉米库存较高,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加上畜牧饲料和粮食深加工企业整体不振,粮食消费需求乏力,新粮上市必然加大市场供应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粮食市场化改革既有助于消化不断高企的粮食库存,也将促进国内粮食市场价格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近。因此,粮食价格走低是市场正常反应。
 
     粮食价格走低并不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的。粮食市场化改革是为了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搞活粮食流通市场,提高粮食产业和粮食企业竞争力,有效抑制进口,降低粮食库存。
 
     同时,在改革中要把握好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一关键点,注意平衡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从国内粮食生产与粮食市场发展的实际来看,在粮食改革方向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拿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减轻农民损失,保护好种粮农民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
 
     通过补贴来弥补粮价下跌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是这次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何做到精准补贴是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在新形势下,补贴需要把握好几个原则,既要符合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也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还要有利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积极性。
 
     正是按照这样的原则,今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收储制度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当然,精准补贴只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一种手段。
 
     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市场主体意识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储政策已连续实施多年,不少农民对托市政策形成了依赖,市场意识淡漠,对粮价涨跌不敏感。
 
     推进粮食价格改革,就是要让价格回归市场。
 
     从这一角度,今后粮食收购价格涨跌将成为市场常态。   
 
     但当前,在新粮刚刚上市之际,如何通过精准补贴来保护好农民种粮信心与积极性尤为重要。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