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养殖 >

生猪养殖亏损何时休?农科院朱增勇:今明年生猪价格仍将处于下降

  •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日期:2018-07-20
  • 编辑:admin
  • 评论:0

去年上半年盈利数亿,今年上半年亏损数亿。

7月13日,雏鹰农牧发布业绩修正预告,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4.8亿~5.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6亿元。雏鹰农牧称,业绩预亏原因之一是今年上半年猪价低于预期,盈利低于预期。

事实上,受猪价下行影响,截至目前为止,已有数家上市公司预告今年上半年业绩锐减或亏损。温氏股份尽管整体盈利,但肉猪养殖同样亏损。牧原股份则预告今年上半年或由去年盈利12亿元转为亏损7500万~8500万元。

这一轮价格下行何时结束?在产能与需求侧发生了什么?猪周期正如何变化?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等不同的模式,抗周期能力又如何评价?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朱增勇。

记者:今年生猪出栏价格相比去年是什么样的状况,这对企业经营利润产生多大影响,是如何变化的?

朱增勇:和去年相比,虽然去年4月份猪价下跌影响了利润,但整体它价格在企业盈利成本线以上。2018年上半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全年总体生猪养殖企业的经营预计成本与营收持平或者微利的状态。

从今年2月份开始,猪价一直下跌,直到5月底。3月底开始一直到5月中旬,基本上所有的生猪养殖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基本都是亏损的。

猪价从5月底回升至7月份第2周,现在基本上涨到了现金成本的价格水平,全国出栏均价在12.5元每公斤左右,企业基本上开始处于基本成本营收持平或者是略微盈利的状态。

记者:产能方面出现哪些现象,对价格影响多大?

朱增勇:今年生猪出栏价格相比前两年是下行通道。原因是2016年、2017年产能增加,特别是2017年东北地区产能快速扩张。包括一些大企业,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都在东北扩建。东北的生猪以外调为主,东北产能增加对主销区价格具有一定冲击。今年年初、春节前后猪价下跌,主要是从东北、河南、山东这些主产区开始,逐渐带动到天津、北京、上海这些主销区。

东北占整个产能的12%左右,虽然占比不是最大的,但东北地区本身本地消费量有限,是一个主要的调出区,又因为运输距离又比较长,假设运往北京,价差为一公斤1.4元左右会有运出动力。也就是说,猪价较高时,东北产区会有南调的动力,在拉低销区价格同时,反过来销区价格下跌又冲击了东北地区猪价,导致东北地区猪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一旦东北地区产量调出多了,对华北地区冲击会非常大。

从2016年6月份猪价创历史新高以后,猪价整体上都处于下行通道。但是由于去年的环保督查,延缓了产能扩张。生猪生产周期比较长,当时产能过剩没有明显体现出来,但是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产能增加集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去年年底,不少养殖户看好春节前的行情,由于天气因素没有及时出栏,超大猪以及节后消费下降导致春节以后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养殖亏损又导致一些母猪的淘汰,这些因素在整个产能供给增加的基础上,阶段性地加剧了供需矛盾。

记者:预计今年下半年是什么样的行情?

朱增勇:下半年,整体上来说,还是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但还会有季节性的涨跌,9月份价格进行回升到13.5元每公斤上下,中秋前后进入季节性下跌的阶段,到11、12月份价格又随需求回升。

从5月底开始到一直到9月初,预计是渐渐回升的走势。但是存在两个影响因素。第一,整体上供给还是比较充裕的。第二,3至5月份,好多屠宰企业猪价低迷时屠宰库存大量冻品。另外1-5月份从国外进口的冻品超过50万吨,由于二季度猪价比较低,也没有抛售,这部分也成为库存。那么两部分库存叠加,对于对三季度价格回升还是有一定压制作用。一个有利的因素是,可能从美国进口的肉量会下降,虽然它不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市场,去年美国进口的杂碎和猪肉总量超过60万吨,进口下降利好于猪价回升。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因为亏损面大、亏损程度深,补栏积极性下降,也有利于下半年猪价。

明年的行情仍旧处于低迷期。这一轮猪周期的盈利期从15年6月份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份;盈利期越长意味着下跌通道时间越长。如果乐观的话,下跌周期到19年下半年,不乐观的话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能进入下一轮周期。

记者:猪周期在发生什么变化?

朱增勇:变长。原来猪周期差不多三年。从2006年以后,整体供需形式发生变化,猪周期变长。

第一是消费环境的变化。整体上来说,现在家庭消费人均消费量在20公斤左右,表观消费量在40公斤左右,未来可以增加的幅度或者空间已经比较小了,目前全国整体需求大概在5500万吨左右。今年和明年整体上还是供给比较宽松。

第二,生产的规模化水平提升。养殖行业成为较高投入的产业。 现在如果是存栏一千头的圈舍,投资大概是100万元。与2008年和2011年一些譬如工商资本、房地产进入养殖不同,近几年生猪养殖的上下游环节的企业开始进入养殖,这一轮主要是产业自身的整合过程。

目前还是规模化与中小规模养殖并存的局面,不同养殖户对于生产决策的反应过程不一样。原来是属于以散户为主的格局,那么他的决策是价格上涨了就多养,下跌就退出。规模化提升以后,企业会按照整个产能扩张的速度和计划生产,不像散户产能增减一窝蜂,现在是有增有减,这就导致整体产能下降或者是增加的过程会相对比较慢。

另外还有环保因素。如果没有环保影响的话,趋势是价格上涨产能就增加,但是由于这两年环保督查,相当一部分地区圈舍拆迁了,所以又导致在高收益的情况之下,产能恢复速度非常慢。

因而就形成这一轮这么长的周期。另外,高猪肉进口量的外部冲击会导致一个猪周期内价格上涨的过程拉短,价格下跌的过程拉长。

整个猪周期现在差不多是五年左右。这一轮猪周期差不多到2020年,会持续6年左右。

记者: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其中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长1.4%,生猪存栏40904万头,同比下降1.8%,出栏33422万头,增长1.2%。如何理解这组数据?

朱增勇:说明整个供需形势在发生变化,生猪产能恢复加速,供需形势要比去年严峻很多。去年有一个直接影响——环保督查,像河南、山东这些产区直接受影响。今年如果整体执行环保税,提高了生产成本,养殖效益变少,或者亏损程度加大,不像环保拆迁会对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产能影响具有一定的过程。

记者:从生猪出栏价格传递到消费零售终端需要多久?

朱增勇:1周左右。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屠宰场在东北地区有直接经纪人,会根据销售端情况调整生猪价格,主调区和主销区价格的变化会很快传导到其他地区的市场,影响其价格。现在是一个买方市场。由于价格传导的不对称性,生猪出栏价格下跌幅度往往高于零售终端猪肉下跌幅度。

记者:像温氏股份、牧原股份这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在猪周期不同阶段利弊如何?

朱增勇:我个人的意见是,从企业角度看,温氏股份抗风险能力更强。虽然说在盈利期,温氏股份要分利润给农户,所以毛利率会比牧原股份低,但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温氏股份抗风险的能力要强一点。温氏股份的模式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另外,比如饲、疫苗等,农户需要从公司采购,因而公司也有一定盈利,摊薄了风险。此外,合作农户需要给温氏股份提交保证金,大概一头猪100到400元之间。

当然,对养殖户来讲,温氏股份的优势是营收相对稳定之外,但利润比自繁自养企业低。目前农户散户的组织化水平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对于养殖技术推广,生产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牧原股份抓住了15年后的一波行情,这两年扩展的也很快。牧原股份生产技术效率高,整体生产成本要比“公司+农户”这种模式低一些。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行情好的时候,盈利应该是不错的,但是一旦行情下跌,亏损的也要更多。 所以,不能说那种模式更好,企业根据市场选择合理的经营模式。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