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罗非鱼性别实现人工控制 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收益

  • 来源:重庆日报
  • 日期:2017-01-16
  • 编辑:admin
  • 评论:0
(记者 韩毅)近日,在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学术年会上,西南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日本爱媛大学科研人员联合发布,他们率先建立起罗非鱼室内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实现了鱼性别的人工控制,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收益。
 
    罗非鱼被誉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优良养殖对象。长久以来,人工养殖罗非鱼存在两个技术问题:雄鱼比雌鱼生长快50%,养殖户都希望养雄鱼;雌鱼性成熟后,14天左右产一次卵,一口塘只要有一条母鱼,经自然繁殖就会造成塘中鱼大小混杂,影响同批次鱼的商品性,还浪费养殖资源。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德寿教授16年前就开始研究罗非鱼。他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日本爱媛大学合作,采用RAPD、AFLP和PCR随机扩增性别决定区间三种方法,筛选到5个X或Y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确定LG23所对应的染色体就是其性染色体,并发现Marker-5与性别决定基因的距离最近。
 
    之后,王教授团队采用筛选获得的分子标记(Marker-5),结合构建的尼罗罗非鱼微阵列Fosmid基因组文库,首次图位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基因amhy,amhy仅在XY(雄鱼)性腺表达。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XY个体中的amhy,性腺会发育为卵巢;在XY个体敲除amhrII,也会发生完全性逆转。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遗传学权威期刊《PLoS Genetics》后,即被《Scientific Reports》、《Biology of Reproduction》等期刊引用20余次,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王教授团队成员李明辉博士表示,该研究成果通俗讲,就是先对雄鱼(XY)进行雌激素诱导,使其雌性化,产出鱼卵,再用普通雄鱼使其受精,选育出“超雄鱼”(YY),后用超雄鱼对雌鱼(XX)受精,就得到全雄鱼(XY)。这意味着罗非鱼性别将可人工控制。
 
    据悉,性别决定基因的克隆是涉及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动物繁殖生物学和水产基础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世界上现存的近5万种脊椎动物中,仅发现了不到10个性别决定基因(罗非鱼的amhy是其中之一)。研究人员从进化地位较低等、种类数目最丰富的硬骨鱼类中,分离更多性别决定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对阐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进化模式与特点至关重要。
 
    目前,西南大学这一成果已被应用到广东一渔场,它采用的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对罗非鱼的生物特性改变不大,并且真正上市销售的已是第三代鱼,食品安全有保障。
 
发表评论
评价:
最新更新

关于开展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

关于开展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相关附件: 附件1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企业)申报表 附件2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地方协会等)申报表 附件3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