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快检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编精选 >

我省猪料企业生存现状调查(上半部分)

  • 来源:
  • 日期:2011-04-10
  • 编辑:
  • 评论:0
我省猪料企业生存现状调查(上半部分)

 

猪料市场 谁主沉浮
——我省猪料企业生存现状调查
 
2010年以来,全省各地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行,发生疫病后又导致出栏恐慌,市场明显地供大于求,肉猪价格走势并不乐观。与此同时,玉米、鱼粉等原料价格节节攀升,饲料价格也被迫上涨,养殖成本进一步加剧。生猪价格、饲料价格一跌一涨,生猪养殖亏损情况较为突出。猪料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销售陷入困境,利润下滑,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面对如此现状,整个行业更需要在理性对待问题的基础上,抽丝剥茧、深度辨析猪料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什么生猪市场如此地萎靡不振?为什么原料价格一涨再涨?猪料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个行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产业链延伸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为此,本刊记者展开了初步调研,以期为行业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观点与经验,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发行业共同思考……
 
一 猪市低迷 困难加大
 
日前,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对惠州、肇庆、河源、揭阳、汕头、云浮、连州、南雄等10多个市县的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今年以来“猪价、饲料”一跌一涨,猪粮比价跌入黄色警戒区间,生猪养殖亏损情况较为突出,部分养殖户销售母猪、减少生猪存栏量的趋势已见端倪。业内分析认为,猪市萎靡不振,将迫使不少散户和中小养殖户退出养殖业,有助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未来饲料厂的客户群和营销策略也将因此发生新的变化。
 
1.1 猪市行情令人忧
 
2010年悄然来临之际,猪价就跟“下跌”两个字扯上了关系。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至2010年1月中下旬,全省生猪价格稳定,出场价在6.0-6.5元/斤之间徘徊,30斤猪苗价格在400元/只左右,规模养殖场(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此后猪市行情急转直下,2月初各地生猪出场价均少于6.0元/斤,春节假期前后跌至5.5元/斤,3月初最低谷时跌至5元/斤左右,粤西地区更是低至4.8元/斤,30斤猪苗价格跌至360元/头……
短短三个月猪价的跌幅之大,实属少见,新一轮“猪贱伤农”的危机已经到来。一般情况下,猪价达到6元/斤,养殖户才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自繁自养的猪场可以略有收益。如今生猪出场价格仍在5元/斤左右徘徊,那些试图通过养猪致富的养殖户,不得不面临“卖也亏,养也亏”的两难境地——目前自繁自养育肥的一头大约亏损80-100元,外购仔猪育肥的一头大约亏损150元;如果不卖,多养一天也要多一份饲料投入,也多一些风险。
生猪市场为何出现如此局面?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何难以提振?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下半年起,生猪价格一路攀升,养猪形势一片大好。大量农户、企业涌入生猪领域,把资金投向养猪业,导致养殖规模过分扩张,埋下了市场供求失衡的种子。目前我省母猪存栏比例超过15%,正常水平应该是9%,这个数据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观点。这些受刺激增加的产能在2009年年底开始释放出来,反映到市场上便是供大于求。而且,大批保质期只有四个月的冻储肉到期,国家不得不将11.5万吨冻肉投放市场,再度加大了市场供应。
猪病在这轮猪价低迷的行情中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去年以来,一场由北向南蔓延的口蹄疫让整个养猪业都陷入恐慌。为了避免因疫情来袭而遭受惨重损失,养殖户迫不得已选择提前出栏,甚至低价抛售生猪,很多猪场甚至把80公斤左右的中猪也提前卖掉了。旺大集团龚秀斌副总裁告诉记者:“现在养猪户补栏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养殖密度非常高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四会,今年这时候只有60%的补栏率,往年最起码都有80%的比例。”此外,由于病死猪肉的缘故,造成畜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对于猪肉的需求也有所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今年先后三次公开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5月20日,希望能够继续稳定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这对生猪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但相对庞大的生猪市场,收储总量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更大的作用在于心理层面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收储政策的发布对我省猪价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
广东省养猪协会吴秋豪会长分析,由于疾病造成的提前集中出栏已经结束,而被动压栏也基本消化。综合看来,猪价已经基本探底。下一步影响猪价的因素也就变为:由年初补栏造成的后期生猪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对猪价的影响。根据养猪周期,这意味着8月份之前的商品猪供给都不会减少,8月份之后的生猪价格才可能因供给关系变化真正反弹。
 
1.2 猪料企业发展受阻
 
生猪价格低迷,猪病来势汹汹,养殖户大都处于一级防御状态。据了解,相比往常,饲料厂业务员很难进入养殖场,销售压力非常大,要开拓新的客户几乎不可能,能把老客户维护好就很不错了。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猪料产量122万吨,同比增长6.19%,环比下降了23.98%。
一大型饲料厂老总透露的一组数据,则让记者感受到一些“寒意”。该公司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6%,这个情况在省内还不算差。85%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掉量了,有些甚至下降10%-15%。他说:“今年会是饲料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
“现在年销量5-10万吨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都比较迷茫。与中小企业危在旦夕的生存状态相比,大型企业反倒表现出乘势扩张的态势,销量有不同程度地上涨。”中山泰山肖祖乐董事长说,今年猪料企业的发展普遍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而且困难才刚刚开始。其根源来自于整个行业仍只停留在饲料环节的竞争,背离了养户真正的需求,企业战略同质化、技术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结果是养殖户不赚钱,饲料企业陷入困境。
困境之中也蕴藏着机遇。某集团老总认为,2009年的一个变化是高档料比低档料销售量增加,养殖户对于饲料产品由只关注价格向关注质量、品质转变,这主要是伴随规模化的发展,养殖群体素质提高,开始追求高品质、高价值。这为中小饲料企业发展高档专业化饲料提供了发展机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大多数饲料厂都宣称一切为了把猪养好,但实际上营销工作远远比技术工作做得好。一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说:“来推销产品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但没几个能够真正兑现诺言。饲料厂应该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保证饲料的质量上面:重营销,轻研发,现在很多饲料厂都本末倒置了。
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首先必须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帮助用户获得利益的过程中,企业才会得到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饲料行业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饲料配方与加工技术已不再算什么大秘密。对于养殖户而言,品牌已不是选择饲料的唯一依据,他们更看重实际使用效果:谁能帮助他们养殖成功,就使用谁的饲料。
 
二、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在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原料市场也很不平静。如惠州市的玉米价格目前上升到每吨2250元,比春节前上升6.1%;汕头的豆粕、麸皮价格分别达到每吨3100元、每吨1800元;黄埔港普通级鱼粉参考报价在13500元/吨,较去年同期翻了将近一番。高位运行的原料价格不仅加重了养殖成本,也极大地压缩了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原料涨价是一个大趋势,我省饲料企业原材料基地建设越发显得迫切了。
 
2.1 原料价格一涨再涨
 
相比销量的下滑而言,高位运行的原料价格同样让饲料企业疲于应付。
2010年第一季度,我省玉米价格先跌后涨,1月份为1930元/吨,2月份为1900元/吨,3月份上涨至2000元/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58%。进口鱼粉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1月份的6450元/吨,持续上涨至今年1月份13000元/吨,3月份15000元/吨,涨幅高达132.56%。截止5月21日,广东港口优质玉米报价2050-2060元/吨,普通鱼粉报价13300-13500元/吨,超级蒸汽鱼粉报价14000元/吨,价格都相当昂贵。
高企的原材料给饲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是加大了饲料企业的采购难度;二是进一步吞噬了原本微薄的利润,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及经营风险;三是有可能改变养殖户的用料选择。一些饲料企业的经营陷入“两难”境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卖则等同于丢失辛苦打拼下来的市场。
“饲料原料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比较高,导致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过大。这一问题正制约我省饲料企业的发展。”一中型饲料厂老总无奈地表示:“现在我们买原料,必须真金白银,一分钱都不给欠,有时候甚至还得求人家。但我们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户,如果也全部做现金交易,谈何容易?”
肖祖乐对此也有同感,上游一定要你付现金,下游的养殖效益又不好,我们就夹在中间,腹背受敌。如果简单地采取提价的方式,将成本压力全部转嫁到下游,养殖户肯定受不了;不提价,饲料企业也必然亏损。到最后,饲料企业提价的幅度普遍不敢太大,只能转嫁部分到养殖业,部分由饲料企业内部消化。比如说教槽料等高档料的成本每吨上涨超过500元/吨。但鉴于市场恐慌以及客户资源的维护,最终每吨大概只涨了300元/吨。
 
2.2存在垄断行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老总都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内原材料的价格将向国际市场看齐。“涨”是一个大趋势。
肖祖乐说:“以玉米为例,这几年大致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地往上涨。前些年每吨玉米价格是1300-1400元,前年是1700-1800元,去年是1900-2000。现在有评论说6、7月份玉米价格会下降,但我认为除非国家加大进口,不然的话,肯定还要涨。今年预计每吨会在2100-2200元之间。”
“以后原料的大起大落会是一种常态。”华南农业大学冯定远教授认为,原料涨价并不可怕,如果是依据市场规律所产生的起伏,一些饲料企业完全有能力提前做出预判,并采取有效措施。现在最怕的是这种通过市场垄断地位,人为操控的行为。“原料商把供需数据掌握得一清二楚,饲料产量大概是多少,需要多少玉米、鱼粉、维生素等原料,他能控制多少,这些他都清楚。然后再进行炒作,造成市场供求紧张的假象,通过这种行为牟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说鱼粉,去年8、9月份才7000元/吨,结果智利地震发生后,很快就飙到14300元/吨。这绝对偏离了市场规律,太不正常了。”粤海集团郑石轩董事长说,“我们搜集了一些资料,今年鱼粉价格这么高,用量已经有一个很大的下降幅度,国外鱼粉生产的跌幅不算太大,顶多也就20%,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这么坚挺的价格?如果不是有人在炒作,这个情况很令人困惑。”
维生素市场也存在垄断行为。某企业老总表示,维E进入门槛比较高,国内就那么几家企业生产,现在每公斤卖150-160元,实际上成本只有50-60元,可以说是暴利;D3价格从去年7月突然发力,从40-70元/公斤左右一路涨价,到去年11月最高报价达到500元/公斤,现在报价270元/公斤,利润也很可观。正是由于市场存在垄断行为,饲料生产形势稍差一点,他们就减产,这个量比较好控制,价格很难降下来。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原料商在暴利的驱使下,随意地撕坏合同,完全不讲商业道德。
一个健康的原料市场,原料商与饲料厂应该是和谐共处的关系,双方各取所需。而现如今,一些饲料原料价格的记录轻易就被刷新,这既反衬出饲料企业的无奈,也表明了政府监管的迫切性。
 
2.3 有何应对之策
 
面对诡谲多变的原料市场,饲料企业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
“有些个人、单位,危害了整个饲料行业、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应该要适当予以反击。”针对一些原料商的不法行为,郑石轩认为饲料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协调。在饲料企业与原料商的博弈之中,单个饲料企业明显处于弱势。造成这种被动现状的原因也包括饲料企业联合的太少,竞争的多。如果内耗下去,大家都有可能吃不饱,实际上对谁都不好。
正大康地副总裁吴龙认为,现在饲料用盐均来自盐务局,是加碘的食用盐。一般饲料厂家预混料中已经含碘元素,没必要重复使用(加碘盐)。使用食品用粗盐可以降低成本,每吨饲料至少可以降低300元,多则500元。但这个仍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他补充说,目前原料市场机会很多,陷阱也不少,饲料企业需要加强原材料的市场研究,需要增加或者利用好各种能力,需要新的探索。
冯定远则从技术的角度,做了进一步说明。他说:“难道没有鱼粉,大家就不生产水产饲料了吗?难道没有玉米、豆粕,大家就不生产猪饲料,就不养猪了吗?——我们不应该只追求养殖动物最快的生长速度而不顾成本,在原料价格不断攀高的时候,寻找替代品是饲料业的必然之路。比如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完全不加豆粕的配方,行不行?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做好技术储备,要根据过往的经验,适当地总结,研发一些不同类别的配方。现在来看,杂粕、含蛋白的下脚料等非常规原料,都可以替代豆粕,但要对氨基酸的用量进行调整,使氨基酸含量达到平衡,同时添加有针对性的酶,如植酸酶、蛋白酶等,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还可以使用特殊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商品价值和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也可以用脱毒剂对有毒原料进行脱毒,解决有毒原料不能大量使用的问题……当然,完全达到经典配方的效果,目前仍不大容易做到。”
旺大龚秀斌执行总裁告诉记者,旺大已经在用低鱼粉甚至无鱼粉的配方,植酸酶的技术也用了好几年,降低了不少成本。原料涨价,预混料价格却比较难涨起来,只能通过内部挖潜来应对。他建议,原料市场变幻莫测,企业不能只局限于考虑原料的价格变化,而是要在精细化管理上有所突破。
 

发表评论
评价: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