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快检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编精选 >

信息化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

  • 来源:
  • 日期:2011-04-10
  • 编辑:
  • 评论:0
信息化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

 

 

编者按:《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谈到改变当今世界的十大动力时,认为至少有五条跟计算机和互连网的出现有关。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战略构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畜牧业产业层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综合阅读国内外几十篇文献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应用价值、建设现状,希望对行业有所启示。
 
信息化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
 
战伟1,庄捷生2
1.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5106302.《广东饲料》杂志社,广州510500
 
最近业内没什么热点,同行们有时候在Q群上闲聊,也多是简单问问“猪价升了没”、“虾病多严重”等话题。这几天有人突然发起了一个话题:“畜牧业信息化离我们有多远?”
实际上这也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因为十多年前畜牧业就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了。比如说,你上班后,打开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广东省饲料行业信息网等行业网站,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或者你到广东省兽药与饲料监察总所送检样品后,想了解样品的检验状态,只需要打开药监所近来开通的“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输入样品编号和查询号,就能轻松达到目的;又或者你对今年的原料市场感到很迷茫,希望有人帮你指点迷津,于是上去“中国畜牧人论坛”发帖求助……这些行为都是近些年畜牧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体现。
有人或许会问,畜牧业信息化难道只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现阶段不过是信息技术在畜牧业运用的“雏形”。只有当信息技术与畜牧业紧密结合,对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复杂的运算过程,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影响、制约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比如分散的饲养管理、粗放的经营方式、频发的动物疫病、传统的养殖技术、缺失的监督管理,以及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
过去的10年是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10年,未来10年也许还会更快。在此背景下,畜牧业虽为基础行业,但必然难以抗拒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不过,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止于纸上谈兵,在推进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证明,但10年之内,我国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将属于培育、探索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
 
一、浅谈畜牧业信息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筹划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但当时羁绊于观念、认识以及互联网发展的青涩等多方面原因,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美好愿景。随着美国以互联网普及为手段,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渐渐广为人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终于全面兴起。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行业结构,推动了产业升级,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之所以迫在眉睫,外因就是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和信息化社会理念的日趋成熟,内因则是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不再单纯意味着养殖过程的现代化,已经演变为基础设施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活消费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无论哪个领域要实现现代化都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如何充分挖掘现代科技的潜力,如何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改造、变革传统的畜牧业,使畜牧业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国与畜牧业相关的网站有两万多家,已经进入ERP管理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两年不少软件公司也开始瞄准猪场管理系统、饲料配方系统、畜牧业在线交易系统等新兴业务。从这些已发生的事实来看,畜牧业信息化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气和活力。
现在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何谓畜牧业信息化?从百度上搜索的资料来看,畜牧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畜牧业劳动生产效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它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三网: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第二是信息资源,大家看到的所有数据库,所有现在的多媒体,所有的网上能存在的信息;第三是服务体系;第四是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应用;第五就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总的来说,应用互联网和专业软件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既是信息化引入畜牧业的重大探索与尝试,更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应用价值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广东既处于工业化进程又面临信息化的浪潮,加快信息化建设将更好地带动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主动地迎接正在兴起的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知识创新的挑战。
 
2.1 推行科学养殖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地球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系统趋于崩溃,动物疫病愈演愈烈,使得畜牧业缺乏稳定的生存基础。“怎么养才能养得好?”这个话题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现在有一些人提出“数字化养殖”,本质就是信息技术在养殖环节的深入应用。通过分析、处理养殖过程产生的各类信息,发现动物个体的生理特点、生产性能、遗传特性、健康状况等,并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制定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及减小风险的措施和方案。当然,这种技术的普及尚待时日。一旦切实利用起来,必然大大提升我国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提高运营效率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处于落后阶段,但通过这几年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整个社会对行业的影响,一些有实力、有前瞻性的企业,率先实施信息化建设,并尝到了甜头。比如温氏集团,通过自行开发和购买金蝶EAS产品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全面实现财务核算电子化、财务管理一体化、业务管理流程化、整体应用个性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就可以打通各个环节,利用网络、调研等途径获得的供求信息才能制定更客观的决策。对于整个畜牧业而言,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与充分利用,进而深刻地改善现有的行业运营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益。
 
2.3 避免供需失衡
年末的时候,行业的媒体大都会发表“年终总结及下年预测”的文章,为企业、养殖户释疑解惑。但养殖业仍然经常出现宰杀母猪、烫死雏鸡、倒掉牛奶的现象,而不少饲料企业也为扑朔迷离的原料市场头疼不已。这个问题表面看似简单,但本质上是信息缺乏,导致产品流通环节出现障碍。根据资料显示,美国、日本在这方面专门建立了畜牧信息系统,可及时将农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进出口等动态信息,通过网络对外发布,从而实现在全国地方政府、交易所、研究所、大企业、饲料厂之间的信息共享,并提供不同产品的预测服务。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供求失衡的问题。
 
2.4 确保畜产品安全
随着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的相继发生,社会上关于实现畜产品“从饲养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工程总体包括: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各环节全程监管系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三部分。其中核心技术就是信息采集技术。比如说我省饲养的猪、牛、羊都要佩戴二维码耳标,就如同人拥有身份证一样,所有饲养、用药、防疫等过程,都将接受“牲畜识别追踪系统”的监控,有效增强了动物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和快速追踪监管能力,进而达到保障百姓吃到“放心肉”的目的。
 
三、发展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不是朝夕间就能完成的。目前来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政府部门提高认识,加强政策、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建设,并支持、鼓励、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系统地对畜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当然,政府主要是出于追求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去做这个事情。而市场的生命力在于追求经济利益,哪里可以追求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往哪里去。由于出发点不同,政府与企业在推动畜牧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目前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企业”混合型模式。
 
3.1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畜牧业领域广,时空变化大,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程度较低,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对政府服务和支持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十分有必要从宏观的层面进行控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率的方式进行调控与服务。
结合我省的实践,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政府充当了引路人和实践者的双重角色。一是站在全局高度,建立组织体系,搭建骨干网络,初步实现“村村通”。二是建立“广东省农业信息网”,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渠道,推进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化。三是推出了“广东农产品交易网”,建立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四是启用“广东省畜牧饲料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促使企业依法从事畜禽养殖。
 
3.2 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事基础建设和商业性信息服务。最大的优势是专业化程度较高,对市场变化敏锐,提供的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以饲料企业为例,饲料行业已由单一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技术、人才、服务、成本等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独占鳌头,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必需的。现在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已使用了ERP系统。尚未上ERP前,企业的管理停留在纸面上,效率低,且增加了运营成本。实施之后,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极大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政府+企业”混合型模式
无论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还是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前一种存在运行费用大,政府财力难以为继的缺点,这种与利益机制缺乏有效联系的服务,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服务错位、不到位的现象;后一种也存在前期投入较高,实施效果难以预见等缺点。
这就不难得出,我国在畜牧业信息化的推进道路上,必须探讨一种适合国情和当地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市场”混合型模式。既符合政府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的公共服务职能,又有利于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现阶段畜牧业各环节对信息的不同需要,从而构建起一个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立体交叉、多层运行的信息服务体系。
在这个发展模式当中,凡属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范畴的信息化项目,仍应由政府统一规划、财政全额投资、公开招标建设,比如今年我省开始筹划的GS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普及和推广;凡属支农服务、商品购销、市场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化项目,应本着“政策引导、财政补偿”的原则,多让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去做,比如农产品在线交易;同时要更新理念,节约资源,杜绝重复建设。政府最好的定位仍是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搭台,唱戏还应让企业去唱,不宜包办。企业则应进一步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狠下功夫,并帮助农民进一步发挥好信息化推动者的作用,目前猪E网、饲料在线等网站做得比较出色。
 
四、面临问题
 
这两年来,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和普及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落后于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和普及水平。比如说,在一些较早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农牧企业中,电脑多半用来充当打字机和电子账本,并没有上升到ERPOA的应用等层面。
对整个畜牧业来讲,基础设施薄弱、有效信息资源缺乏、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这些都正在阻碍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讲,欲求创新,必先有观念的突破,另外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的改进,可以释放很大的效益空间。
 
4.1缺乏资金支持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市场上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还是偏昂贵,开发一个普通系统动辄十多万,甚至上百万。这也令区县畜牧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举步维艰,不可回避的是,多数企业还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如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让企业拿出精力和资金搞信息化建设,也很不现实。此外,如果政府、企业要运作信息化,还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加以维护,所以核算这部分成本时,往往感到“负担不起”。
 
4.2 投资信心不足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用信息技术装备企业,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但一谈到投入,企业高层多半迟疑不决,不置可否。用他们的话来讲,“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没摸透的事情,说说可以,真正去做还得慎重”。事实上,信息化建设在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显性的经济效益,远不如把钱投到营销管理见效的快。而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要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细化,风险较高,业内又没有多少成功案例可以参考。因此,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持观望态度。
 
4.3人才缺乏
虽然企业高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但就算有一些企业想进行信息化建设,也面临“没有合适的人去做”的难题。由于畜牧业的信息服务涉及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其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多个环节,这要求服务人员既要懂得畜牧业科学技术,又要懂得信息技术。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向行业提供的人才多为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出身,基本不懂信息化技术;懂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又几乎没接触过畜牧业。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4.4 不够重视客户管理
   搞管理的人大都知道20/80法则,就是说,80%的利润往往是由20%的用户创造的。可事实上,多数企业并没有在这20%的客户上投入80%的精力。而且,多数企业仍然认为,客户多在农村,使用电脑的机会偏低,所以不但在内部信息化建设上重视不够,对客户的管理仍旧沿用传统的客户管理模式,殊不知客户管理模式已经悄然改变,而且农村的网民早已经超过一亿。
 
4.5产业化程度低
畜牧产业化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畜牧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牧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而目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使信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农民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实用性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五、几点建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均肩负着加快信息化进程,使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提升畜牧产业整体水平的艰巨任务。
 
5.1 政府如何扮演好角色
现在的情况是,行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化资源投入不足,这除了企业老板不够重视外,也与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投入有关。就如前面所讲,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大力宣传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其次是从整个行业看,专业从事信息化服务的单位很少,政府应该合理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信息化建设,从而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建设一个综合的以政府监督为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最后就是政府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好服务的角色,保障服务平台的安全性。
 
5.2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建设绝非简单的配置电脑和相关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后,企业一定要发挥使用者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平台,之后便不管不顾。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陷入盲目崇拜工具论,必须充分重视决策者和使用者的效果。
2)要理性对待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与大型企业差距明显,遇到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弱一些,同时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在短时间难以看到明显的效益。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决定发展信息化的适宜时机,切忌仓促上阵,盲目跟风。
3)要加强员工的培训。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加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参与度,更主要的是帮助企业员工提高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技术,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4)规范信息化平台,保证信息安全。因为更多的企业信息存储在信息化平台上,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商业机密,所以规范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保证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如果不重视,一旦这些企业敏感信息被供应商、客户或者竞争对手获得,对企业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系统安全,机密数据加密,杜绝信息安全隐患。同时,因为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还要规范信息平台的使用规则和纪律。

 

发表评论
评价: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