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饲粮平衡异亮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罗斌1 ,杨玉环2,李岩利2,邓敦1,陈红羽1,2*
◆单位:1.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湖南龙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饲粮平衡异亮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142日龄、体重相近(78.77±4.46) kg、健康的“大×白”或“长×白”纯种去势公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仔猪代谢笼单栏饲喂,试验期26d。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3%的饲粮,试验一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2%的饲粮,试验二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1%的饲粮,并外源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保证三组日粮的可消化蛋、苏、色、缬、异亮氨酸水平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保持一致。试验结果表明,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至12%和11%同时进一步平衡异亮氨基酸对78kg~105 kg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进一步分析经济效益发现,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较对照组单位增重成本分别增加0.87和0.93 元/kg。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异亮氨酸;育肥猪;生长性能;经济效益
1 研究背景
在实际应用中,低蛋白日粮不仅可以节约饲料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环境中氮的排泄,对养猪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李凤娜等,2018)。 但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大多数的研究只平衡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而异亮氨酸作为猪的第六位限制性氨基酸,研究成果不多。异亮氨酸是支链氨基酸的一种,饲粮中异亮氨酸缺乏会导致猪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下降(张婕,2022)。因此,本研究以78~105 kg育肥猪为研究对象,使用玉米-豆粕日粮,将饲粮粗蛋白水平由13%分别降低至12%和11%,并外源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保证三组日粮的可消化蛋、苏、色、缬、异亮氨酸水平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保持一致,探讨其使用效果,为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取142日龄、体重约为78.77±4.46 kg的体况良好的“大×白”或“长×白”纯种去势公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仔猪代谢笼单栏饲喂,试验期26d。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3%的饲粮,试验一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2%的饲粮,试验二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1%的饲粮,并外源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保证三组日粮的可消化蛋、苏、色、缬、异亮氨酸水平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保持一致。试验期26d,按照试验场生产管理规程饲养,每天饲喂两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持适宜温度与良好通风。
2.2试验日粮配方
本研究饲粮配方组成及其营养水平见表1。
2.3 测定指标与分析方法
2.3.1 生长性能
根据各阶段开始和结束时的称重结果、每天记录的饲料消耗量和余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
平均日采食量(ADFI,g·d-1·只-1) = 总采食量/饲养天数
平均日增重(ADG,g·d-1·只-1)=(末重-始重)/饲养天数
料肉比(F/G)= 总耗料量/总增重
2.3.2 饲料成本
计算各组总采食量、总增重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
单位增重饲料成本= 总采食量×饲料单价/总增重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2019进行初步整理,然后用SPSS 26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有差异的数据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所有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蛋白日粮平衡异亮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平衡异亮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的ADG分别降低了3.42%和3.89%,ADFI分别提高了4.25%和4.57%,F/G均提高了5.44%和6.34%,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3.2 低蛋白日粮平衡异亮氨酸对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平衡异亮氨酸饲料成本分析见表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的头均增重饲料成本提高了0.87 元/kg和0.93 元/kg。
4 讨论
我国的蛋白质饲料资源非常紧缺,2021年和2022年分别从国外进口8415万吨和8024万吨大豆,这种对进口蛋白质原料的依赖性将直接导致我国蛋白质原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增加养殖成本,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隐患。低蛋白日粮是以“理想蛋白”为基础,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为前提,通过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将饲粮蛋白质水平按标准降低2%~4%,以减少饲料蛋白添加量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刘雅正等,2014)。通常认为,当给猪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时,赖、蛋、苏、色四种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当日粮蛋白水平继续降低时,支链氨基酸成为新的限制性氨基酸(刁其玉,2007)。 研究发现,日粮蛋白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仅添加4种限制性氨基酸(赖、蛋、苏、色)日粮利用效率低,在20~50kg阶段平衡缬氨酸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75~100 kg和100~125 kg需要平衡异亮氨酸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赵玉梅,2018)。因此,本研究以78~105 kg育肥猪为研究对象,在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3%的基础上降低1%~2%百分点,同时平衡赖、蛋、苏、色、缬、异亮氨酸。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ADFI数值上略有增加,ADG数值上略有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周相超等(2018)研究结果发现,在20~50kg阶段,可消化异亮氨酸/可消化赖氨酸从0.42上升到0.62,生长猪的ADG和ADFI差异均不显著;在50~70kg阶段,可消化异亮氨酸/可消化赖氨酸从0.43上升到0.63,生长猪的ADG和ADFI差异也不显著;邱磊(2016)研究在80~105kg阶段,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74%,可消化异亮氨酸/赖氨酸范围在46%~73%,同样发现不同水平的标准回肠可消化异亮氨酸对试验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 > 0.05)。但进一步通过经济分析发现,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较对照组单位增重成本分别增加0.87和0.93元/kg,表明虽然降低饲粮粗蛋白补充晶体氨基酸,降低饲料单价,但增加单位增重成本,可能除了6种氨基酸的补充,还有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5 结论
在补充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达到日粮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在体重78k~105 kg阶段,将日粮粗蛋白水平由13%降低至12%和11%,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增重成本分别增加0.87和0.93 元/kg。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