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频道 > 企业 >

【独家】新希望六和猪业高峰技术论坛笔记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4-09-15 22:50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在场300多位广东猪场主要负责人大呼“有干货,有收获”。

记者:庄捷生

中国养猪业从粗放的饲养方式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势在必行。在911-12日新希望六和举办的猪业高峰技术论坛上,多位拥有丰富猪场实践的专业人士讲解提升猪场效益的实用技术,令在场300多位广东猪场主要负责人大呼“有干货,有收获”。

于博:从源头防治猪病

华南农业大学病理实验室主任于博博士在讲解猪常见疫病的流行与防控时表示,各种猪病症状表现趋于复杂,人眼根本难以辨别,必须应用实验室诊断加以确诊。

于博表示,如果仔细研究,最近这15年来,我们把猪养多了,把病原也养多了,我们把猪养密集了,把病原也养密集了。每一次猪价的波动,背后都有猪病的影子。在养猪行业里边,猪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最近两年,猪病流行的特点包括:第一个,猪瘟、丹毒、链球菌等传统流行病的散发,第二个,蓝耳病趋于缓和,但是病变更复杂,第三个,伪狂犬地方流行,阴性场转阳,第三,全程死淘率明显比以前升高,育肥猪死淘率增多。第四个,猪群健康程度降低,增重缓慢,出栏日龄延长。第五个,细菌继发感染多了。

为什么猪病老是搞不定?于博认为,要防治猪病,必须从公猪、母猪入手,不是从产房、保育、育肥去防病治病。我们折腾了十多年,也没把从源头治病的思路给折腾出来。公猪、母猪就是产生病毒的大机器,如果没病,仔猪就肯定没有问题。一旦母猪得了比如猪瘟、伪狂犬等传染病,即使治愈后,下一次产仔时也很可能复发,并会传染给仔猪。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应该把这类母猪淘汰。

于博建议,猪场可以从提高饲料品质、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猪群流动、改善饲养环境入手,有效预防猪病。他特别提醒养殖户要重视生物防控,特别要严格执行猪场进出车辆,这是猪场与猪场之间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他建议有条件的猪场要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减少不同批次之间的感染,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源性饲料,猪场员工最好不要到菜市场买猪肉或者逛猪肉档。

于博表示,猪病没有防控好,关键是整个社会资源没有系统化,猪场要联合,要知道疫病在哪个地区流行。在猪病诊断这一块,猪场老板千万不要迷信任何一个人,包括聘请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必须借助科学的手段。

曲向阳:增强猪群抵抗力需要精细化管理

海波尔亚太区兽医总监曲向阳讲解猪场兽医实践时表示,饲养管理、疫苗免疫、药物保健与现场治疗是很多猪场增强猪群抵抗力的主要措施。至于生物安全,很多猪场认为没用,但实际上,国际育种公司都将此作为降低疾病防控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难执行的措施,必须100%严格落实,才能体现出效果。

饲养管理影响猪群健康的两大因素是营养与环境控制。在饲料的选择上,要确保饲料来源可以信任,同时关注营养平衡,而且品质没有受到破坏,像霉菌毒素不仅来自于饲料原料,还来自于贮存不当,这是需要猪场重视的。在饲料使用环节上,要按照固定的时间严格执行猪群巡栏,最好每天两次,主要任务是保证饲料不结块,堵塞料槽,同时及时清水槽,保障供水。猪场有必要培训饲养员,让饲养员在巡栏时尽可能早地识别出病猪。在环境控制上,猪场应该更加关注温差与通风,合适的温差有助于保障仔猪健康,通风可以排出有害气体,同时降温。但冬天应该注意风从上方进,再慢慢落下来,避免形成贼风,要让仔猪有一个躲避的空间。

曲向阳强调,疫苗免疫的制定与更改不能太随意,必须经过检测确认之后,再决定是否实施。同时建议母猪用的针头应该是3.8cm,而不是2.5cm。同时要重视疫苗免疫的有效性,现在一些猪场非常密集地在免疫,有些没有免疫空间的,用抗生素更经济、更有效。

除此之外,曲向阳还认为,饮水给药存在猪只吸收不均、浪费水及部分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等问题,如果猪吃得下,使用个体给药或拌料给药的方法比饮水给药更经济、更有效。同时,当前国内所有药物说明书用药的计量单位都是ppm,他认为使用毫克每公斤体重更科学,因为ppm是基于猪的采料量占体重的4%-5%来计算,但母猪的采料量仅占体重的1%-2%左右,这会导致不科学药。

 

王猛:建议母猪年更新率为45%

PIC大客户总监王猛在“后备母猪管理与繁殖力提升”报告中表示,后备母猪的引入是很重要的,PIC推荐的母猪年更新率为45%

王猛提出,PIC在美国跟踪不同品种、不同健康水平的猪场,对5100头后备母猪的第一胎到第五胎产仔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胎产仔数低的,第五胎产仔数依然低,每胎次产仔数高的与低的分娩相差0.4头。这表明,母猪的繁殖力,是由第一胎繁殖率决定的。

曹宏:重视氧化应激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曹宏博士从氧化应激与猪群健康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片段化、信息片段化的问题。

曹宏指出,氧化应激来源于自由基,自由基是由正常代谢产生的。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及时清理自由基。一级防御防止自由基产生,动物能不晒就不晒,能不冷就不冷,否则受外界环境刺激,动物体内就出现氧化应激。这时候就会启动二级防御,防止和限制链条的形成和扩大。如果这两级防御都失败,动物体内的脂肪酶、肽酶、蛋白酶等就会试图切除和修复分子损伤部分。

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生长速度,猪只不能及时清除过氧化物,肠道细胞就会损伤。一旦肠道不健康,首要就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营养素里影响最大的又是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加上磷脂是确保猪皮红毛亮的最根本因素,一旦遭受影响,猪只的皮肤就会变糙,皮肤变得苍白。

曹宏进一步表示,氧化应激会导致小肠绒毛细胞高的死亡率和更新率,几乎看不到染色细胞。大量的营养物质就在肠道里损失。如果猪群总是不长,或者使用同样的饲料,但却长得比其他猪场要慢,就要去看看是否感染亚临床性肠炎。所谓亚临床性肠炎,就是氧化应激引起的,导致小肠绒毛细胞高的死亡率和更新率,几乎看不到染色细胞。大量的营养物质就在肠道里损失,这个比例高达10%-15%,而稀便是此病的第一症状。

曹宏特别建议,猪场要重视水质,及时清粪。如果水质特别硬、pH值偏高,猪喝进去的水会稀释胃酸,细菌就会长驱直入,消化酶也将不起作用,同时碱还会解离胆酸,这两道关口被突破之后,就开始进入氧化应激阶段。这也说明,氧化应激可以通过管理来控制。

曹宏还指出,现在猪料存在蛋白过量的问题,猪只不能消化,但是梭状菌能吃。梭状菌大量繁殖之后,就会穿透肠膜,进入小肠壁、腹腔、肾脏、肝脏等组织,导致出现“僵猪”等情况。因此,降低饲料蛋白含量,同样有利于猪群健康。

郭吉原:谨防原料掺假

新希望六和品管总监郭吉原老师讲解新希望六和质量保障体系。郭吉原认为,原料产品质量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原料的波动。如玉米,河南、东北、山东玉米质量不同,所含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不一样,储存时间长也会使油脂氧化,影响质量。豆粕方面,同等蛋白含量下,巴西豆粕的氨基酸指标比美国豆粕低。

除此之外,郭吉原提到,现在市场上掺假的原料很多,如鱼粉中添加一种叫保鲜灵的东西能降低鱼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发酵棉粕中棉粕的成分也几乎是0%,肉骨粉更是由羽毛粉与少量骨粉制成。

闫之春:批次分娩法是未来中小猪场的核心技术

新希望六和养猪产业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分析规模猪场经营时指出,猪场要提高经营效益,首先需要学懂两个重要的现代工业化养猪概念,一个是母猪生产日,用来评价母猪群的效率;一个是断奶仔猪批次,用来评价断奶后猪群效率。

目前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是养猪业的世界难题。一旦感染,一般出生5天内就出现急性水痢,死亡率非常高,最高达到100%10日龄后有所降低。保育中后期的仔猪感染蓝耳病,出现继发感染也是很多猪场头疼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才是王道,而批次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实现全进全出的根本做法。

闫之春强调,中小规模猪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与大型猪场同样的效果,他因此认为未来我国中小养猪场的核心技术是批次分娩法。

他举例说,一个一条龙猪场拥有700头母猪,原来每周断奶30窝,85%的分娩率,每周配种36头。猪场引入母猪生产日的做法,能把产房做到只有一批猪。当转为4周分娩、全场共5批母猪的批次生产方式以后,每隔4周断奶120窝,配种142头,断奶1200头仔猪。这样产房维持28天一个周期,这5批母猪分别为断奶配种批、妊娠5周批、妊娠9周批、妊娠13周批以及哺乳批,同批母猪的分娩间隔是140天。

闫之春认为,这种批次生产方式的好处体现在:第一,产房全进全出,保育也可实现全进全出;第二,清洗消毒做好,可以净化多数主要疾病;第三,管理更加集中;第四,批次引进后备,更加安全等。

他特别强调,65公斤以后的猪只个体的体重生长差异变大,不用担心会影响连续出栏,这也提示养殖场选择、使用高品质的终端公猪,对提升猪场效益非常重要。

吴珍芳:勤耕不如换种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讲解提升养殖产业效益的几个关键点,其中选好种猪与加强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他将猪场经营的成本结构划分为种猪成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折旧及其他、药物疫苗,按照一头母猪一生产6胎、提供54头上市肉猪来核算,这五大成本分别为2050元、61000元、6500元、6700元、4500元,总产值大约为89100元,这五大成本占比分别为2.3%68.5%7.3%7.5%5%

吴珍芳强调,勤耕不如换种。母猪引种成本增加300元,料肉比能降低0.1,那么母猪一生能省下0.59吨料,增效1950元;产仔增加0.5/胎,节约分娩成本780元;配种分娩率提高4%,增加产出效益780元,共计3510元。如果再通过加强猪场生产管理,产房存活率从92%增至95%,保育成活率从93%增至97%,育肥成活率从93%增至96%,分别可增效益560元、700元、1540元,共2800元。另外,如果猪场绕过经销商环节,直接与优势饲料企业建立合作,每吨饲料价格降低100元,减少母猪(6胎)饲料成本350元,减少肉猪饲料成本1460元,可影响单斤生猪价格0.15元。

吴珍芳还表示,上市肉猪的最优上市体重在220-230斤之间,超出最优上市体重,意味着料肉比升高,综合成本增加。不同猪场的最优上市体重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从理论上来讲,每头母猪一生可提升的效益将高达7820元。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新希望华农猪业联盟成立仪式、广发银行向新希望六和客户授信2亿元贷款的仪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