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当前水产养殖效益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

  • 来源:广东通威
  • 日期:2011-04-14
  • 编辑:admin
  • 评论:0

 

广东通威公司品管部龚玮、管俊勇、许建刚
 
水产养殖业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是人类利用海水与淡水养殖水域,采取改良环境、清除敌害、人工繁育与放养苗种、施肥培养天然饵料、投喂饲料、调控水质、防治病害、设置各种设施与繁殖保护等系列科学管理措施,促进养殖对象快速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鱼类、虾蟹类、贝类与棘皮动物、藻类及两栖类与爬行类等水产品的生产事业,是水产业(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且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为5107.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3395万吨,占总产量的66.48%,养殖产量占有如此高的比重,这在世界主要渔业大国中是绝无仅有的。2008年1—5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557.2万吨,同比增长4.46%。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使水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改善了产业结构,推动了整个渔业经济的发展。
二、水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今年初,作为我国重点淡水鱼产区的长江中下游7个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损失严重,由于灾后中央和各地扶持促进渔业恢复生产各项措施得力,渔业生产恢复较快,总体情况比预想要好。汶川震灾对四川等内地省份水产养殖影响有限,四川省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比例较小,为4.51%。4-5月南方暴雨及6-7月沿海台风对水产养殖业影响较大,加之今年原料市场价格变化较大,养殖形势也根据品种差异较大。水产养殖将更加呈现季节性特征,同时区域性特征也会更趋明显,具体表现为:北方地区好于南方地区(水灾影响较大),内陆地区好于沿海地区(台风影响较大)。
上半年水产品价格走势上扬,淡水鱼类涨幅较高。据对全国54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情况统计,1-6月水产品市场综合平均交易价格15.31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2.56%,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交易价格26元/公斤,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交易价格11.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5%和21.83%。从产品类别来看,所有大类水产品综合价格全部上涨。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种类为淡水鱼类,平均涨幅26.77%。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继续下降。根据海关进出口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5月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额38.4亿美元,同比增长0.4%;进口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
预计今年7-9月份仍将是国内淡水鱼养殖的旺季时期,整体淡水鱼养殖形势将好于去年,基本表现为:成本高、效益好、数量增;国内常规的鱼养殖的收益形势较好,鱼价仍然高位运行,因此水产养殖业行业形势仍然较为乐观。而虾养殖由于受灾较多,整体恢复形势不尽如人意,如果气候好转,今年8-9月份虾养殖可能出现集中爆发的现象,虾养殖旺季将延迟;目前广东、广西地区的对虾出口加工需求低迷,虾价并没有因为供应量减少而出现明显的台升,虾农的销售渠道也没往年顺畅,从饲料生产到终端养殖的整条产业链均处于资金链紧张的状态,相对不利于下半年的行业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水产品供应紧俏,同时炎热天气也导致水产品运输途中成活率降低,短期内水产品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9月后,淡水鱼进入出塘期,海水鱼休渔也将结束,市场上水产品供应量将明显增加,届时水产品价格将呈回落态势。
总体而言,进入下半年以后,水产养殖的下游产品价格趋于高位回调,但回调幅度不会太大;一是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拉动水产品价格走高;二是水产品上市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偏紧;三是水产品长途运输成本上升,批发价格同比仍然有大幅度提高。
三、影响当前水产养殖效益的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但2008年新年伊始,原料市场价格变化日益加大,加之雨雪、台风等异常气候的影响,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影响水产养殖业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产饲料原料资源短缺导致成本不断增加
众所周知,饲料成本是养殖业的主要成本,根据FAO的估计,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40%至60%,因此,怎样创建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业的双赢模式,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成为当前水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饲料源短缺是困扰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日益紧迫的重大问题。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饲料工业能量饲料短缺3000万吨,蛋白饲料短缺1000万吨。今年1-5月玉米、豆粕、蛋氨酸等主要原料价格同比平均涨幅39%,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鱼粉则是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源,2004年进口鱼粉112万吨,占世界鱼粉总产量的1/5,不久的将来,世界鱼粉生产将无力支撑以中国为首的、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亚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饲料源的问题,有效降低和控制养殖成本,是一个既紧迫又艰巨的问题,也将是今后长期困扰饲料工业及养殖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水生生物成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力急剧下降,生物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调查显示,1982~1983年渤海鱼类有85种,到1992年下降到74种。水域环境的恶化还表现在水体的生物污染,水体中大量有毒、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导致病害频繁发生。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鳜鱼出血症、对虾白斑综合症、牛蛙红腿病、中华鳖病毒病以及河豚、黄鳝、鲇鱼、鳗鲡的烂尾病等,都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水域环境的污染还严重威胁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水产动物易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石油、农药、有机污染物、细菌、病毒和生物毒素等污染物,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水产配合饲料普及和科技水平停滞不前
以水产配合饲料占饲料总量5%计算,我国使用配合饲料生产的水产品产量约占养殖产量的1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更大的距离。日本、挪威、美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养殖的鲑、鳟饲料系数已低于1.0,鲆、鲽鱼和鲤鱼饲料系数已达1.0-1.3的水平,其它鱼类及甲壳类的饲料系数在1.5-1.8之间。而我国除少部分品种外,饲料系数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4养殖动物的品质不高
目前在评价配合饲料的质量时,一般都是以养殖动物的生产速度和饲料成本作为评价指标,很少考虑养殖动物的品质。由于片面地追求生速度和养殖产量,容易导致养殖动物的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水分含量高,营养价值低,风味远不如野生的同类产品。更可怕的是一些人为了提高饲料的生产性能,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激素和大量的抗生素,使得养殖动物的品质大大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随着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养殖业将由现在的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生产的配合饲料在考虑养殖动物快速生长的同时,必须兼顾到养殖动物的品质,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5、缺乏科学的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应急机制与保障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是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与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水产养殖每年直接用于投喂的野杂鱼400-500万吨,另有3000万吨以饲料原料的方式投喂。试验表明:使用小杂鱼作为饲料的养殖方式比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养殖方式的氮、磷排放量高4-5倍。这不仅是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环境污染、病害发生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水产养殖技术与集约化、多种类混合高密度养殖模式不相适应,水产养殖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出现过度、无序地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不断增加的养殖密度,使养殖密度超过水体运载能力,破坏了水质,使水体富营养化。此外,我国的水产养殖,缺乏病害预防、控制、治理方面的应急机制与保障措施,提高对虾健康状况、减少病原入侵机会、保证养殖环境清洁稳定等的健康管理方法、技术还不够系统与完善。
6科技研究、推广力量不足
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受到研究条件局限和经费短缺的约束,低水平或重复性的研究还比较多,开展的研究工作与实际生产上的需要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致使一些研究成果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与国外相比,成果的实用化和商品化工作还很不完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能力较弱。当前水产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及新动向推广力度不够,包括水产种苗、成品养殖、饲料和药物销售、水产品流通等环节的从业人员缺乏。
四、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研究
水产养殖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之一,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水产业良好的成长性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1、研究开发新蛋白、脂肪源,提高原料成本控制能力
由于鱼粉、鱼油等优质蛋白及脂肪源日益短缺,相应的替代开发便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解决饲料蛋白源、脂肪源的问题,才能有效控制饲料成本,保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开发食品、粮食、医药、酿造、制糖、造纸等工业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21世纪开发的热点。
2、实施现代饲料加工技术
生态环保型饲料就是利用生态营养学的理论和方法,考虑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从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在配制水产动物环保饲料过程中,加工工艺的重点应放在最大限度减少饵料在水中溶失和沉底,防止饲料营养和添加物变性和提高饵料利用率上。故要采用现代饲料加工技术和工艺,如普通制粒的革新、挤压膨化、沉性与浮性膨化、最适粉碎粒度、最佳调质参数、后喷涂、微胶囊等工艺都是需要考虑的。
3、营养调控措施和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强化抗病免疫功能
选择氮、磷生物利用率高而水溶性低的饲料成分,同时在不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饲料利用率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饲料中氮、磷含量,减少水产养殖磷对水环境的污染。有研究证明,调整饲料中有效磷的水平可降低粪便中磷含量而不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合理使用营养型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各类免疫增强剂等,强化饲料的抗病免疫功能,补充饲料的营养不足,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求,通过合理使用营养型添加剂改善水产动物的免疫机能,即通过营养调控而非通过药物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了水域污染,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使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促进水产动物食欲,促进营养物质被机体消化吸收,调整并维持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增强集体免疫力,改善饲料利用率,降低营养素的排泄。
4推广科学的高效养殖
实现水产养殖业的高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不仅关系到整个水产养殖业,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推广科学的高效养殖,一是调整品种结构,主养或套养优质鱼和名特优品种,开发利用现有养殖品种,引进养殖新品种。实行长短结合,即对养殖周期短的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鲶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实行搭配混养或主养;对养殖周期长,但市场价格高又受群众青睐的品种,如野生鳖、欧鳗等可因地制宜引导发展,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二是实行轮捕轮放,采取“灵活上市”策略,在鱼价高时有商品鱼出售,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开辟饵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饲料成本,推广配合饲料及鱼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实行预防为主的病害综合防治。四是要实行差异化策略,找准自己的产品与大众化产品的差异,进行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差异就是优势,就是卖点。第五要利用地区差价,不同的地域,水产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各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利用地区差价,巧妙实现养殖经营效益的提高。第六要实现加工增值,水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在我国方兴未艾,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5、凭借质量安全做大做强,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稳固市场
大力推行水产品健康养殖行动,水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及饲料和渔药等生产领域,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健康养殖,确保达到国际标准。
建立健全水产行业协会、商会,调节进出口,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身份,享受《农业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特殊和差别待遇。通过WTO/TBT协议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议》(WTO/SPS协议)的有利条款及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通报咨询点,从中及时获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同时利用我国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等机构,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及时应付突发事件,减少出口损失。对于国外的歧视性技术贸易措施,要坚决予以反击,敢于打国际官司,配合政府采取的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利益。
6、推进名牌水产品养殖
当前水产品市场供应丰富,国内外消费者从不重视品牌转为认品牌购买。特别是大中城市,水产品零售交易方式正在由集市交易向超市交易方式过渡,超市交易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水产品特别是名牌水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水产企业及经营者应当改变以往“靠低价优势抢占市场”的做法,转而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与国际接轨,努力打造品牌。在目前国际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渔业必须迅速全面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